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最近市场有点意思,说得比较直白一点,就是:咸鱼翻身。
 
我用申万一级行业来做最近几天的排序,明显能看到市场在出现什么变化,那就是一些低增速、夕阳行业在走强。
 
像银行指数,今天终于涨到近期新高,年内实现了正收益,真不容易。
 
我说下我的一个观察。
 
牛市刚开启的时候,上涨的板块一般都是这轮牛市的主导板块。而一般牛市进行到中段的时候,一些落后板块就会补涨。
 
这轮牛市的主导板块,是:生物科技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这些,说过很多次了。
 
这轮牛市的落后板块,就是最近表现得还不错的这些板块了:银行、非银、煤炭、钢铁……
 
而后面市场的演绎,到某个阶段很可能又会回来前期的主导板块上,它们才是未来。
 
这轮的汽车行业,反而是介于它们之中的状态。一方面,它其实应该归类到传统行业,中国的汽车产量已经多年世界第一,行业增速很低了;另一方面,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,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有好些本来就是传统汽车公司。
 
而且,汽车行业刚从周期低谷爬出来不久……
 
今天,我还看到一个比较大招的产业政策:国产会促进汽车消费。
 
会议指出,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。鼓励各地调整优化限购措施,增加号牌指标投放。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.5吨及以下货车、1.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,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,给予补贴。加强停车场、充电桩等设施建设。
 
我记得09年有类似的家电下乡政策,反正就是使用政策来撬动消费吧。对大中城市,促进汽车消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牌照多发几块了。
 
我前几天去成都出差了,当地的朋友跟我说,成都16年房价上涨了一大波之后,现在明显能感到还房贷的压力挤占了消费。
 
这事在今年的宏观数据上确实也有体现。疫情之后,消费数据是恢复的最差的,而且拆开来看更多的是中低收入的消费被影响到,那些豪车、奢侈品的消费丝毫没有下降。
 
我的看法:促进消费会有效,但是更治本的方法是促进收入提高。
 
说一下最近市场的大事情吧。
 
1、传言蚂蚁被分拆
 
这个是今天在各微信群里传得比较广泛的一张图。
不知道蚂蚁会不会出来辟谣,但如果是真的,蚂蚁的市值恐怕要大打折扣了。
 
2、CRO行业传利空导致大跌
 
最近几天,一篇题为《看后台“爆料”,MAH持有人和CRO终于要掐起来了》的文章在业内流传。
 
文章涉及到今年大热门的CRO行业。它们几个股价大跌,是因为文章说这行业的某些“潜规则”:
 
有媒体爆料,CRO企业有五点做的“不讲武德”。
 
一是,CRO店大欺客,收钱不做事;
 
二是产品做到一半,CRO要求走MAH变更,自己变成持有人,之前他们是属于联合研究者写在中试样品小白盒上的。
 
三是MAH持有人突然融不到资,说好的合资企业、生产场地建设停了。同步推测出该企业创始人一开始就没打算在中国做产业,就是来骗钱的。
 
四是CRO公司内部员工举报,企业“一女多嫁”,趁着新冠热门之类的,筛一批产品给多家MAH持有人企业,而且专做小公司的活儿,以此去套股票,模仿“非死不可”那个故事,多家企业参股,以此再忽悠自己的投资人。
 
五是CRO企业内部举报,高管使用甲方合作研发资料,自立门户。临走之前什么东西都拿回原公司报销,非法索取甲方商业机密资料,利用公司其他员工复制材料。
 
我大致的解释一下怎么回事。
 
因为现在研发新药的成本很高,很多药企巨头都不一定受得了,或者是想降低成本,就把一部分研发工作委托给CRO行业的公司,像药明康德。
 
而这文章说的几件事情,就是CRO行业的公司越来越牛逼,研发着研发着,它们就知道哪款药会成,哪款药不成。
 
而研发的一些知识,也成了CRO公司的了。
 
这就好比美国委托中国研究战斗机,美国是想节省成本,觉得中国人力便宜,但是中国在研究的过程自己学会了不少知识,于是两者就开始产生矛盾。
 
现在CRO行业公司的市值,可真是不小,像药明康德2600亿,算上拆出去在香港上市的药明生物,加起来5000多亿了。
 
苦逼活干多了,就产业升级了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侯安扬

侯安扬

888篇文章 106天前更新

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