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今天看到一个群里,讨论关于蚂蚁带富了一大批高管和员工的事。

 

有个朋友说,几年前XXX去找过他希望他加入蚂蚁,他当时在银行系统工作,但是他没有去。那个XXX,现在就在蚂蚁高管名单里,按蚂蚁现在这个IPO估值,身家过百亿了。如果他当时听XXX的话从银行去了蚂蚁,现在少说身家也几个亿。

 

回过头来看,这个决策可谓代价高昂。

 

类似的话题,我其实还见过。像字节跳动早期创办时,张一鸣费了老劲从百度挖了个工程师,结果那工程师待了很短的时间(似乎是一个月不到)就赶紧走了。

 

以我观察,这种决策失误,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找借口来原谅自己,比如:

 

借口1:谁知道这公司能成今天这个样子,谁说得清呢?

 

借口2:能成的公司极少数,有幸存者偏差,别看成的就这个,还有大把不成的呢。

 

借口3:自己搞不好去了也不开心,还不如现在安安稳稳……

 

林林总总,就是一个意思:赚钱靠命,我命不好。

 

当然,从我这有限的工作经历来看,一旦成年了,能让自己懂得反思和改进的人就很少,绝大部分的人认知水平就停留在出大学校门那一刻,后面其实只是在不断重复而已。

 

况且,意识到自己不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,何必跟自己过意不去,还是原谅自己吧。

 

我研究过很多公司的商业历史,得客观的说公司创始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,要不也不会去有勇气带领团队走向辉煌。

 

但是很多公司的创始人,其实在某个时刻,他确实是有某些见解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,这个时候他会处在曲高和寡的状态,而且旁人也很难去理解他所表达的东西。

 

也就在这么一刹那,他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价值非凡,非做不可。

 

就单是在这个认知水平上,他就值身家过亿,十亿,甚至百亿千亿。

 

这事放给炒股的人,理解会深一些。如果04年就知道腾讯能涨上千倍,那你肯定会拿着10多年了是不是?

 

讲的简单,做的难。

 

更常见的情况是,04年不知道腾讯有这个潜力。

 

或者是,很早就知道腾讯不错,但不知道能到今天这个境界,能涨得这么多。

 

比如下面这段话,就是这样。


 

他意思是,蚂蚁给员工和高管造富很多,有个原因是蚂蚁上市晚,那些持有股权的人被迫持有了好久,所以发财了。

 

我觉得这既有人性中的“即时满足”问题,绝大部分的人就是不愿意把满足感放到未来,“二鸟在林,不如一鸟在手”。

 

但更多的是认知的问题,是不知道蚂蚁这个资产到底是个什么资产。

 

我想起我去年去杭州拜访阿里系的一个高管,他当时跟我说,某银行私行的理财师,建议他分散配置,把蚂蚁的股权出一部分,买其他资产。

 

我当时就想起了比尔盖茨类似的事情。比尔盖茨聘请了一个管理人打理家族资产,不断的减持微软的股权,通过家族办公室的形式,把钱都分散投资到全球各地。

 

而后视镜来看,他如果不这么做,反而财富还是今天的好几倍。

 

所以我当时就跟他说,你通过私行去配置的其他资产,有蚂蚁这么优质吗?他都没想就知道了:坐拥最优质的资产,干嘛还要去换成那些不怎么优质的资产呢?

 

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,我认为是一个极难达到的境界,“知”太难。那么多很早就把蚂蚁股权转出去的,没法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几年后是什么价格,自己手中的资产是个什么性质的资产。

 

这真的不是简单的用“赚钱靠命”来掩饰自己认知的不足。他们已经是在蚂蚁这座金山上了,这本身已经是命好得不得了了,但却不知道它是一座金山。

 

有首闽南歌词我觉得特别契合: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侯安扬

侯安扬

888篇文章 106天前更新

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