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的第三个周末,最近沉迷在工作中不能自拔,特别开心。
我最近工作的事情太多,在研究上有比较多的事务,所以写文章确实是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分配,毕竟不是专门写文章的,每天撸一篇真的需要时间和毅力。
有后台的朋友说希望能看到一些行业知识,还有投资的一些知识,我今天试着用简单的语言写一下。
这周末整体的消息比较平静,但是接下来要有个大事情要出来:创业板有重大变革。
之前科创板上搞的时候,其实是给上交所的。
可能新股民不太清楚,在科创板搞出之前,其实深交所过去10几年是特别受益于中小板、创业板的设立的。
04年,我刚炒股那年,中小板搞出来,不过那时候我没什么感觉和认知。到09年,我还在美国读研的时候,创业板搞出来了,造福了不少人。
而中国这两个交易所,其实发展的历史还是蛮有起伏的。之前深交所是一直弱于上交所的,因为上交所更多是上一些大国企。
上交所的高光时刻,应该是一直持续到07年,当时一堆中字头的股票都上个不停。
我查了一下,05到07年那波大牛市,当时上证指数的成交量最高到了2700亿,而深证综指的成交量就只有1300亿。深交所的成交还不到上交所的一半。
但是,从那之后,深交所越来越好。其实我觉得是乘上了中国民营企业、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。
之后中小板、创业板不断发力,因为这两个板主要都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,这些年总体表现比上交所的大型国企要好太多。上交所在07年撸了个中石油进来之后,受它的拖累导致上证指数一直都被压制着。
站在企业的角度,能去创业板要个高估值,干嘛不去呢,所以深交所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。
其实到今天为止,深交所的成交量已经超越上交所不少了。像上个交易日,深证综指成交了4800多亿,上证就只有3600多亿。
而后,上交所也想来分一杯羹。在中国这种爱搞平衡的做法之下,上交所终于搞了个科创板。
科创板有不少新的亮点,包括涨跌幅放到20%,搞注册制等。得说深交所的竞争意识很好,也马上对创业板做了变革,前阵子大家应该都有收到券商的通知,要求补签创业板的协议了吧?
这个协议,就是深交所对创业板做的变革。
我简单的说一下这次创业板的变革。
1、搞成注册制了
按照相关文件的说法,科创板也好,创业板也好,要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,就是得搞注册制,学国外。
虽然这个事情我到现在还是抱有疑问,毕竟这个审批权太肥,既得利益者就不会再设个什么事儿,施行名义上的注册制、实际上的核准制么?
不过市场目前上股票的节奏特别快,已经快4000家A股上市公司了。我刚炒股那会,才1000家……
股票上得多了,对资本市场的定价是有重大影响的。在09-15年,其实炒壳是很容易赚钱的。但是这几年似乎是怎么炒怎么亏的节奏。
现在股票数量太多了后,好多我都完全叫不上名字了。其实说实话也没必要了解这么多公司。
2、涨跌幅从10%改成20%的限制了
这次创业板的变革,也学了科创板这点。
这个政策据说对打板的敢死队是个重大的影响,但因为我不太关注这个投资做法,我就不太清楚。
不过这几年似乎监管层非常不待见敢死队们,从15年暴跌之后,时不时交易所就打电话给那些封涨停的大户们。
3、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了
我炒股那会,本来就是这样。当时因为有一般人炒新,所以后面就出台涨跌幅限制了。
这次,又改回去了。
普通散户可能不知道这些制度的变化会带来什么,但是经历过这些变化后,我能看到会对一些投资策略、投资体系产生重大影响。
当然你要是像我这样做价值投资,估计这些都不太需要考虑……
4、一上来就成融资融券标的了
这个也是重大的变革。现在的做法是很多中小公司并不是融资融券的标的,你在融资融券账号里会看到新的变化。
改革后,新做法就是,新股票一上市,就自动成融资融券标的了。
这些新规则我隐约觉得会诞生一些很奇葩的玩法……
5、盘后竞价交易
这次变革之后,增加了一个盘后的交易规则,投资者可以在15:05到15:30进行盘后竞价交易了。
6、一些特殊标识
之前中芯国际上市的时候,后面加了一个-U。
这次创业板也同样的沿用了这个做法。
主要是这3个:
U:上市时还没有盈利。
V:有协议控制架构,这个在互联网公司很常见,这次也接纳了
W:有表决权差异,这个是同股不同权,一些新兴行业为了保证创始团队能对公司有控制权搞的,意思是你做普通的股民,可能投票权是不如创始团队的
7、有退市制度了
退市有些标准:
连续120个交易日成交量低于200万股;
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;
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;
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少于400人;
其实这10几年看下来,股市的规范性也跟我们国家的整体情况那样,有进步,也有倒退的时候。
但总体旋律还是螺旋向上的,现在股市的规范性比我刚接触股票时好太多了。如果不站在时间轴上去看,会容易骂这骂那,觉得监管层不干事。
我觉得只要总体旋律螺旋向上,就应该乐观:)
点个“在看”吧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