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于《资治通鉴》内容浩如烟云,每次我都只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,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——霍光。
大家都听过霍光,但是对霍光的身世,估计没几个人搞得清楚。今天要简单介绍一下才行,要不然在那个出身极为重要的年代,没点背景,要想飞黄腾达还挺难的。
卫子夫的妈妈卫媪是平阳公主(汉武帝姐姐)的女奴,卫媪和三个不同的男人分别生了卫子夫,卫青,卫少儿(霍去病的母亲)。这个卫少儿先是和霍仲孺生了霍去病,然后因为卫子夫成为皇后之后,卫少儿地位提升,最后嫁给了汉初丞相陈平的曾孙。
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后来回老家,娶妻生子,生下了霍光。那么霍去病和霍光就是同母异父的兄弟。后来霍去病把霍光接到了长安,一直在武帝宫中担任侍从。
霍光一生谨慎,从未让汉武帝不悦,后来作为托孤大臣,也很好的履行了他的职责。
武帝死后,昭帝即位,霍光辅政。汉昭帝英年早逝无子嗣。
这个时候,就涉及到选谁当皇帝的问题了。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。总的来说西汉这种事情处理的都挺好的。但是东汉这种事情处理的特别垃圾。先说东汉的情况,对比之后你就知道霍光还是挺不错的。东汉的皇权自明章二帝之后基本就旁落了,要么在外戚(一般不是亲母后的外戚)手中,要么在宦官(皇帝信得过)手中。东汉的皇帝基本都是摆设,即位时基本都是不到15岁,童工皇帝现象普遍,东汉皇帝经常英年早逝,死后基本无子嗣。这当然都是故意的,外戚和宦官都想找个无能的皇帝当傀儡。以至于东汉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之一。最终东汉大家知道是怎么灭的,那也是外戚大将军何进引入军阀(董卓)入京消灭阉党,结果引狼入室,导致东汉四分五裂,最终进入三国时期。
说到这里,我认为制度真的很重要。不仅是制度当下要管用,而且经过几代人的演化之后还应当不出现大的BUG。也就是说要考虑到二阶效应,以及纠错机制。设计制度的人可能要考虑到制度的制度。
那么回到霍光的问题上,当时霍光虽说权势熏天,但是他在汉昭帝死后选继任者的问题上还是比较公正的。当然一开始就出了点差错。汉朝大臣们首先淘汰了几个候选人之后,有人推荐了昌邑王刘贺,但是这个后来的海昏侯实在是太离谱了,登基才27天就把满朝文武得罪干净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该怎么办?霍光做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,那就是“止损”,他们一起废黜了刘贺。最后立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(后改名刘询),就是后来的汉宣帝。这点上面,真是不容易,如果你发现你的全副身家买了一个股票,然后很快就发现这个公司有问题,而且是长期的问题,你该怎么办?答案是很清晰的,那就是止损,否则后面麻烦还大着呢。
霍光作为外戚,就没有像东汉的外戚那么专横跋扈。这点是很难得的。但是霍光还是犯了致命的错误。霍光的裙带关系那可多了,好多都升官发财。最严重的就是他的老婆霍显,简直是奇葩。
汉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有一个患难妻子,许皇后。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进宫当皇后,竟然派人毒死了怀着孕的许皇后。皇帝要严查,霍显害怕,告知了霍光,霍光大惊,本来要检举妻子,但是不忍心,最终包庇了她,通过权力把案子压下去了。后来还把女儿送进了宫当皇后。
霍光死后,这个事情终究是被爆出来了。霍家满门抄斩。但是霍光并没有被清算,因为他拥立有功,汉宣帝否认他就是否认自己。
霍光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,为整个家族埋下祸根?历代历史学家评论不一。班固评价他是“读书少”,不懂得从历史中学教训。他自己虽说是谨慎行事,但是他的家人确实飞扬跋扈。
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制度的约束,再犯了错误之后要立马纠正,不能让错误延续下去。所以不是谨慎的人就一定能做好风控,谨慎可能只是怕担责任,自己的行为检点,但是他未必能看到事情在往错误的方向发展。
我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,心中想到最多的就是对投资有什么启示。首先他在海昏侯刘贺这个事情上“止损”是特别正确的,但是在自己的老婆的事情上没有“止损”,还在错误的头寸上加码。为何?因为他对自己的老婆有感情,夹带私货了。所以,如果你是老板,千万不要让CEO的老婆当公司审计。
投资人研究的最多的股票,如果出了问题,往往最不愿意止损,研究投入最大,拿的时间最长,有感情了,是成名作了,投资看法再也不客观了。恐怕这些东西都会影响你的理性判断。理性和常识是多么重要的东西。
仓位 | 票数 | 投票占比 |
空仓 | 362票 | 7.45% |
20%仓位 | 322票 | 6.62% |
40%仓位 | 388票 | 7.99% |
60%仓位 | 640票 | 13.17% |
80%仓位 | 914票 | 18.81% |
满仓 | 2232票 | 45.94% |
合计 | 4858票 |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