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先说一下今天的市场情况,经历了昨天的惨无人道的下跌,今天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反弹。
 
连续两天都表现好的板块就是稀土。这个板块挺有意思的,我看了一篇报道说是游资率先发动了稀土的行情,首先将五矿稀土打涨停了。非常有趣的现象,就是游资竟然也机构化了,他们还真不是瞎炒概念,而是具备了比正规军更为敏感的价格发现能力。
 
可能正规军的价格发现机制是卖方研究员——买方研究员——基金经理——交易员——买。
 
但是游资的价格发现机制很可能是一群人突然发现一个机会,立马拍桌子大喊“卧槽,干他!”,貌似反射弧比机构要短,然后股票就打涨停了。
 
半导体今天表现也很好,但是我发现半导体板块里面很多股票开始退潮了,行情出现了极大的分化。
 
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一次看病的经历。为什么分享这个呢?是因为我们这些年研究了不少医疗医美医药等公司,结合自己看病的经历,感触更深刻了。
 
前段时间锻炼的时候不小心崴到脚了,很严重,本来指望自愈的,没想到过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完全康复。就去医院看了骨科,结果骨科说没有骨折,没关系,回家静养就会好。
 
但是依旧没有完全康复。然后听人说要挂运动医学科。于是又去看了运动医学科的医生,他说需要做两件事,一个是做核磁检查,一个是做运动康复。
 
核磁检查需要排队1个月左右。我就突然意识到,B超也是要排队1个月左右的,甚至有可能超过1个月。
 
然后就回去翻了一下资料,但凡是需要排队的,都是仪器很贵的,而且普遍是西门子,飞利浦,GE等巨头在做。
 
因为很贵,所以医院不愿意过多投入,他希望设备最好一刻不停的运转下去。比如一台核磁设备估计售价要上千万了,还有配备一个大的检查室,还有专人负责操作。
 
这种设备一般从早上8点运转到晚上10点。彩超也是类似,做过孕检的应该都知道,排队是家常便饭了。需要排队的设备,普遍都是国内厂商做的不太好的。但凡是国产设备能做进去的,价格一定会很快降下来。
 
后来,我又去了运动康复科,医生给了很好的建议,开了为期一周的康复疗程。我发现康复科里面有个超声设备老是要排队。我就问那个医生,为什么不多买几台呢,那个又不是高级超声设备,淘宝上售价只有1万左右。
 
然后那个医生说,倒不是因为设备贵,而且人工贵,一次疗程5分钟,定价才15元。这个收费标准可能是二三十年前定下来的,即使设备再多,医院没有那么多人手来帮病人做康复。
 
上一台设备带来的附加运营成本是很高的,所以他们现在好多康复设备都在亏本运营。我看到很多设备都是XX慈善基金会捐赠的,捐赠只是解决了初期资金的问题,后续运营成本还是很高,公立医院要赚钱是很难的,价格被管制的很死。
 
等了一个月左右终于做完了核磁检查,再去运动医学科找医生二次诊断,恰巧当时的医生不在门诊,换了另外一个医生。
 
结果这个医生看完片子之后说,我之前做的运动康复训练没啥用的,要用他的运动康复方式才好。不同科的医生看问题角度真是完全不同,而且同一科的医生给的诊断方案也完全不同。
 
我前前后后看了4个医生,包括1个骨科医生,2个运动医学科医生,1个运动康复科医生。4个人的说法不尽相同。
 
我作为一个高知分子,尚且如此迷茫。更别提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了,他们该如何判断该听哪个医生的,或者不该听哪个医生的?
 
而且在看病的过程中,还有一个小插曲。就是在选择运动医学科的医生的时候,一个朋友建议,一定不能去找XX医生,因为那个医生一来就会让你做手术。
 
这个让我想到了Intel的前总裁格鲁夫,得了癌症之后,去找了外科医生,外科医生建议他想做手术。
 
他觉得不妥,就花了几个月,自学了癌症的相关知识,还翻看了相关的医学论文,还找了不同科的医生询问了意见,最后给自己制定了癌症治疗方案,最终成功治愈了癌症。
 
如果一开始就外科手术,没准癌细胞就扩散了。
 
在整个过程中,我再次体会到医疗领域的信息不对称。本来你得了病是想找医生解决问题的,但是找哪个医生,如何识别医生的好坏,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 
我看了各大医院信息平台,里面有各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生的用户评价。我发现,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和淘宝买家对商品的评价是很不一样的。
 
看着都是用户评价,但是这里面是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。淘宝买家很可能具有对商品好坏的发言权,但是患者对医生的评价未必客观和全面。因为患者只能自己体验全过程,很少有对比可言。
 
如果病被治好了,他可能完全不知道其实有更好的办法能轻松的治好他的病。但是他不知道,他只知道这个医生把他治好了。他会对医生感恩戴德。
 
除非是他的病,找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,兜兜转转找到了一个好医生,好医生把他治愈了,他有强烈的对比,于是下结论,这个医生真是好。
 
所以我认为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只能作为一个参考,而且参考意义不是很大。我问了一个医疗口的朋友,他说医生的同行对他的评价是特别重要的,远超过患者对医生的评价。
 
我们在研究公司的时候,尤其是ToB的行业,常常没法亲身体会他们的产品,看资料总是觉得很难判断他家的产品or服务究竟好在哪里。
 
我们看着很困难的问题,行业内的专家一下就能点出来问题的关键在哪里,颇有一种听君一席言,胜读十年书的感觉。找业内真正的专家指点迷津是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之一。
 
一次看病经历引发了我过多的联想,今天就分享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侯安扬

侯安扬

888篇文章 106天前更新

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