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最近使用微博,我明显感觉到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了。
 
有则新闻说,2020年,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。我看数据显示,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.92,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。
 
这个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一对夫妻,平均生不到1个孩子。可想而知,如果延续这种生育率,过几代人,人口就会急剧缩减:4生2,2生1……
 
东亚国家似乎都遵循了这个模式。
 
日本是走在更前面的,也早于韩国陷入了负增长的阶段了。
 
我在读大学的时候,还学过相关的课程。那是10几年前了,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是非常短视的,后面会带来严重后果。
 
建立模型预测未来是很多行业都做的事,像天气预报、股市、人口……
 
很多行业的预测和实际,都不靠谱。但唯独是人口模型,确实预测精度很高,因为全体人的行为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是很固定的。
 
而学界早已经有定论,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早点放开,但是却一直拖着不放,直到前几年放开了二胎,到现在生第三胎都还是违法的。
 
反正……放开了也无济于事了。
 
我观察这个现象很多年,也曾经在微博上呼吁过。很奇怪的是,很多网友是反对放开的,觉得中国人口数量太多。
 
今天估计很多人已经知道,中国人口数量的“多”,给很多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 
因为人多了之后,在恰当的经济制度下,市场规模就自然起来了。印度人也多,但是经济制度没那么好,很多人就成了累赘。中国过去搞计划经济的时候,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。
 
其实问题出在经济制度,并不是人多。
 
比如大家都享受到的便利——外卖。我在国外生活的时候,外卖的价格是知道的很清楚的。因为他们人力资源贵啊,食物价格加上外卖价格,你叫外卖还不如自己下楼吃了。
 
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便宜,那也来自于低廉的人力成本。厂哥厂妹一个月的工资3000-5000元,原来更便宜,平摊到商品里面,价格就下来了。
 
享受了人口多的好处,转身就说中国人多,不要生,我觉得这种说法属于没良心,好像别人的爸妈就不该生,而自己的爸妈才应该生下自己。
 
我自己的阅读和研究,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是多重的。
 
1、现代化、城市化的必然结果
 
不管是什么文化、什么宗教,这个已经是最大的定论,只要进入现代化,生育率就下来了,这个是系统对人口总数的调节。
 
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其实已经挺高,而且还在往前走,这个力量推动可是避免不了的。
 
2、女性权利的觉醒
 
生育这事,对男的,就是爽那么一会……
 
但是对女的,其实是很大的累赘。怀胎十月,加上养育孩子等,在东亚国家几乎都是落在女性的身上。
 
现在很多人家庭都是双职工,女性一旦负担起这个任务,就比同龄男性竞争力显著下去了一大截。
 
职场上对女性的隐性歧视是个很难避免的话题。
 
我知道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,都会直接问女性“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”。
 
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因为计划生育政策,带来很多性别选择,很多人选择生男孩,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衡。
 
女性少了之后,反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,地位提高了不少。像彩礼变得更多,“两头婚”的兴起……
 
3、生育成本高得惊人
 
现在养孩子的成本,有两个:钱和时间。
 
钱嘛,从一开始就是盯着孩子的各种商品,奶粉,玩具。
 
孩子稍微大一点,就是各种补习班,兴趣班……
 
网上有形容小孩花钱的词:吞金兽。
 
我研究各种消费,发现现代年轻人更愿意去养宠物。这背后的原理,大概就是宠物算是“低配版”的小孩,养得起,而且没那么多心理负担。
 
东亚国家的教育理念都是要出人头地,所以在养小孩这事上早就进入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……
 
这就是非常实际的“内卷化”——你不这样投入,那别人就投入,你生了小孩就没竞争力。
 
大家一起这么搞,养育成本全都搞上去了。
 
4、房价和土地制度压制生育
 
这个原因其实放在中国的大城市还蛮明显的,生了小孩就得买学区房,而学区房价格早就高不可攀了。
 
这背后的原因,是中国的各种要素管制——土地管制,教育资源管制。
 
之前我还看过一个研究结论,说东亚大城市这种商品房的住宅,对生育率是有显著影响的。
 
在日本,他们做过研究,不同的居住形态,生育率显著有差距。住独栋小房子的会生更多的小孩,而住公寓的就明显不会这样。
 
在中国,城市土地都是国有的,住独栋是做梦,大家都住公寓,那自然生育率就是这么一回事了……
 
年轻人的选择
 
从年轻人的角度,列一下生孩子和不生孩子的利弊。
 
生孩子:负担上去,自己的时间少了,还得买学区房,还得给孩子找各种课外班,一把屎一把尿地带娃;
 
不生孩子:不用买房租房就行,没啥养育负担,可以很多时间打打游戏刷刷剧,能经常找朋友聚会……
 
不用做多深的研究,观察社会百态就知道这是个很难改变的趋势了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侯安扬

侯安扬

888篇文章 106天前更新

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

文章